為什麼除夕晚上掛窗簾燈
A. 為什麼除夕晚上不能關燈
除夕晚上不能熄燈其實是一個習俗,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:
第一種說法,除夕晚上的燈叫做長明燈。
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的一個時候,這個時候的燈是不能熄滅的,因為只要家裡的燈亮著,那麼天上的親人才看得到回家的路,所以在年三十的晚上才能找到路回到家裡跟一家人團聚。所以這個燈就是為去世的家人點的。當然燈火通明的也有一種紅紅火火的象徵,寓意著來年會有好運。
結果有一年除夕這天他又來搶劫了,這個村子裡面幾乎全部都被搶過了,只有一家是沒有被搶過的。但是當天晚上她忘記關燈了,土匪一看發現全部都被搶過了,也就走掉了。但是其實這家人就是粗心大意忘了關燈。後來人們就會刻意在除夕晚上不關燈,認為這樣就可以躲避災難,會給自己帶來好運。
B. 除夕晚上為什麼要點燈
除夕晚上點燈是民間有照虛的習俗,通宵開燈趕跑窮鬼來年就順順利利了。而且大年三十都要點長壽燈,徹夜通明。
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,每家每戶都要掛紅燈籠,到了晚上就要點亮燈籠,而且要點一宿,不能關燈,意味著益壽延年,香火不斷。
除夕要隔年飯
供隔年飯是從古代開始就延續下來的新年傳統之一。在北方,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,要供過年,叫作「隔年飯」,是年年有剩飯,一年到頭吃不完,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。以表示年年有餘的意思,當然是一種美好的願望,圖個吉利。
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。
北京俗話叫」二米籽子飯」,是為了有黃有白,這叫作"有金有銀,金銀滿盆」的」金銀飯」。除夕之夜,一家老小,邊吃邊樂談笑暢敘。隔年飯體現了我國人民對於生活的美好嚮往和祈願。
C. 為什麼除夕夜要點著燈且一晚上不睡覺
除夕夜要點著燈且一晚上不睡覺的原因是為了守歲。
民間有照虛的習俗 通宵開燈趕跑窮鬼 來年就順順利利了。而且大年三十都要點長壽燈,徹夜通明。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,每家每戶都要掛紅燈籠,到了晚上就要點亮燈籠,而且要點一宿,不能關燈,意味著益壽延年,香火不斷。
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。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,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,從掌燈時分入席,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。根據宗懍《荊楚歲時記》的記載,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有吃年夜飯的習俗。
在這「一夜連雙歲,五更分二年」的晚上,家人團圓,歡聚一堂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,茶點瓜果放滿一桌。大年擺供,蘋果一大盤是少不了的,這叫作「平平安安」。在北方,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,年前燒好,要供過年,叫作「隔年飯」,是年年有剩飯,一年到頭吃不完,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。
除夕的其他習俗:
1、祭祖
即祭祖,華人過節總不會忘記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,春節也不例外。這時我們會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,是我國華人普遍採用的儀式,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,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。
2、年夜飯
吃年夜飯,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。大年夜,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,闔家團聚,圍坐桌旁,共吃團圓飯,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。
3、壓歲
子夜時分,隨著辭舊迎新時刻的來臨,鞭炮聲、歡笑聲、祝福拜年聲響成一片,交織在一起,家家呈現出熱情奔放、歡樂祥和的景象。孩子們此時最期待,也最興奮,他們紛紛給長輩磕頭拜年,長輩們則要忙不迭地給「壓歲錢」。壓歲錢古時稱「壓祟錢」、「壓勝錢」,其最早出現在漢代。
D. 為什麼除夕夜的那天晚上都要把燈開著
為了將傳說中的怪物「夕」趕走,帶來好運,因為「夕」最怕光亮。年三十,也就是"除夕"。這天,是人們吃、喝、玩、樂的日子。北方人包餃子,南方人做年糕。水餃形似"元寶",年糕音似"年高",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。 除夕之夜,全家人在一起吃"團年飯",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。吃團年飯時,桌上的"魚"是不能動的,因為這魚代表"富裕"和"年年有餘",象徵來年的"財富與幸運",它屬於一種裝飾,是碰不得的。 關於年的由來,還有一個傳說。相傳在遠古時候,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。這種猛獸叫"夕",它捕百獸為食,到了冬天,山中食物缺乏時,還會闖入村莊,獵食人和牲畜,百姓惶惶不可終日。人和"年"斗爭了很多年,人們發現,年怕三種東西,紅顏色、火光、響聲。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,門口燒火堆,夜裡通宵不睡,敲敲打打。這天夜裡,"夕"闖進村莊,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,聽見震天的響聲,嚇得跑回深山,再也不敢出來。夜過去了,人們互相祝賀道喜,大家張燈結綵,飲酒擺宴,慶祝勝利。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,以後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,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在門上,電燈籠,敲鑼打鼓,燃放鞭炮煙花;夜裡,通宵守夜;第二天,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。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,就成了"過年"。 所以也有了「除夕」之稱。